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宏宇杰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陶瓷材料 >> 正文

陶瓷原料企业因为巨债遭遇生存危机

作者:电子陶瓷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大洋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7
陶企转移给产业链带来巨大震动,令陶瓷行业原本隐藏着的巨额债务问题浮出水面,并演变为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债务危机,其中以釉料企业最为严重。

  危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陶企外迁或关闭,被拖欠债务很可能变成“死账”,其二,由于陶企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往来收货凭证多数是打“白条”,原材料供应商上诉法庭却难举证,他们的追债维权之路变得非常艰难,从而给原料企业带来生存危机。

  陶瓷原料企业如何度过危机?各方人士纷纷提建议:眼前要想方设法搜寻有力证据,但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做起,请常年法律顾问,未雨绸缪应对紧急情况。

  案例:集体追债 200家原料企业状告陶企

  最近,200多家原材料企业集体将南海西樵一家被政府列入强制搬迁的陶瓷企业告上法庭,追讨被该陶企欠下的1500多万元外债。据了解,该陶企共拖欠近4000万元外债,其中除了1700多万元属于银行贷款外,另有1500多万元是属于拖欠原材料供应商的。

  据某陶企委托代理律师曹先生透露,该企业被拖欠的1500多万元外债中,有400多万元是属于水煤气等燃料企业的,400多万元是属于熔块供应企业;其次是纸箱、泡沫等包装类企业,共被拖欠约300多万元;再其次是釉料与黏土企业,分别被拖欠200万元左右。

  “这还算少的了,一家陶企欠债6000万~7000万元算正常的,一家原材料供应商被拖欠5000万~6000万元也算正常。”同样因被陶企拖欠3000多万元外债而刚刚将合作陶企告上法庭的三水某釉料厂叶老板如是说。

  “我们当然希望供货就能收款,但是这个行业多年来都是先送货,你不愿意赊欠,别人愿意,人家就不要你的货。” 叶老板说,每家原材料供应商每年至少有30%~40%的销售款被陶企压款半年以上。“一旦这些陶企外迁或是被关停,这些欠债就有可能收不回,与我们有业务往来的不少欠债企业都上了强制外迁的名单,其中有两家已先后被强制关门,老板也被收监,公司被拖欠的近千万元债务化为乌有,现在除了向法院起诉追欠外,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佛山陶协秘书长尹虹也表示,陶瓷厂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本来就隐藏着巨额债务问题,比如精博釉料等企业都有几千万元的外债。此次由于陶企外迁或被关停,这些隐藏的债务问题开始变得尖锐和明朗化,目前整个原材料行业正在遭遇债务危机。

  凭证多“白条” 举证维权难

  然而在债务危机到来的时候,很多原材料企业才发现,更可怕的是告上法庭却无法举证,因为过去买卖凭的是“关系”和“信任”,连一纸购销合同也没有留下,往来收货凭证都是不规范的“白条”。釉料行业追债维权之路更加艰难。

  一家被拖欠5000多万元的釉料厂何老板年初也曾到法庭起诉追讨被陶企拖欠债务,但最近却放弃了打官司。他让财务人员拿出一大叠陶瓷厂的压款凭证给记者看,只见其被拖欠款项少则10万~20万元,多则300多万元,欠压款有些甚至超过了一年,大部分除了仓管人员的签名,连一个公章或财务章也没有,根本就是一张张欠款“白条”。

  近期忙于处理同类案件的杜律师也表示,陶瓷企业对原料供应商长期压款及打“白条”现象非常普遍,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举证难度,对打官司非常不利。据正在办理此案的曹律师透露,一般如果陶瓷企业倒闭,原材料的清偿率只有1~2成,就是说欠10万元,如果陶瓷企业倒闭,材料商只能收回1万~2万元。

  危机:欠款难收贷款难 双重压力引发行业危机

  债务危机还引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原材料企业流动资金吃紧,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呆坏账风险加剧直接导致原材料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吃紧,因为银行与信用社对陶瓷行业贷款实行总量控制,因此陶瓷原材料一方面赊欠款收不回,另一方面银行信贷申请难。双重压力下,资金链变得异常紧张。

  南海农信社信贷部相关负责人李木行表示,自2006年提出陶企转移开始,南海农信社就已提高了对陶瓷行业的贷款发放审核标准,除非是经营状况非常好且有不动产抵押物的企业,否则一般不会对陶瓷行业发放新增贷款。而农行佛山分行的相关负责人詹丽鞭也表示,农行虽没有完全对陶瓷行业停止信贷发放,但已对陶瓷行业实行余额控制,今年没有增量,除了几家大型陶企,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家陶瓷原料企业或陶机企业获得贷款。

  与此同时民间借贷也“捂紧钱袋”。最近一位被资金紧缺问题严重困扰的老板向记者诉苦说,以往朋友间相互借资金应急还比较容易,今年连朋友都变得“吝啬”了,真是很难借到钱。

  企业应对:

  减少产能 细选供货陶企

  面对坏账风险加剧和资金紧缺的局面,部分原料企业一方面采取了减少供货的无奈之举,另一方面也开始对供货陶企精挑细选,主动放弃了一些以往信誉不佳的企业。

  “以前只有陶瓷企业挑我们,今年我们也开始挑陶瓷企业了,现在我们要对陶企进行全方位评估,除了非常信任的企业,宁可少做生意也不要再背上更多的债务,而且从今年5月份开始我们一定要求签订购销合同,否则宁肯放弃。同时缩短了压款期限,将付款期限由以前的3~9个月提前到45~90天。而对于信誉不好的陶企,我们现在要求全部现款提货。”禅城某釉料厂老板娘萍姐表示。

  虽然这样做导致企业近半年来的供货比同期减少了50%。“但这样既避免了继续深陷债务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流动资金需求。”三水原料企业叶老板说,下一步等看清形势,再决定是否扩发业务。

  各方建议:

  完善财务制度 制定政策应对危机


  法律界人士:

  合同严谨搜寻有效凭证


  对于原材料企业普遍存在的被拖欠巨额欠款却面临举证难的问题,法律界人士认为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完善财务制度,索取与搜寻具备法律效力的相关欠款收货凭证。

  阳海律师事务所曹律师认为釉料企业之所以面临举证难,主要原因就是欠款收货凭证不规范,建议原材料企业首先要完善内外部财务制度,一定要与陶企签严谨的购销合同,且对过往的不合规范欠款凭证要尽快搜寻相关具备法律效力的欠款依据,及早做好维权准备。

  协会:

  设立常备法律顾问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建议,企业应常备法律顾问,以帮助自身在平时的交易中提前做好后备工作,同时应对紧急情况。

  相关人士:

  产业转移应考虑债务问题


  此外,有关人士还建议,政府在制定产业转移相关政策的时候,首先把债务问题考虑在议事范围之内,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帮助尚不属于搬迁之列的原料行业应对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