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宏宇杰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陶瓷动态 >> 正文

适度调整陶瓷产业积极应对时势

作者:电子陶瓷    文章来源:陶瓷信息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
作为陶瓷企业,顺应时势,相应作出发展调整规划,积极应对时势,比短期内政府的一味“呵护”更重要,因为市场是无情的,优胜劣汰,自古而然。

自权威媒体的《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一文发表后,在陶瓷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之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似乎佛山的陶瓷产业调整政策将发生逆转。而政府相关领导也频繁约见陶瓷企业家组织座谈,体现对陶瓷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视。

  其实,就佛山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地方政府就一个地域的产业结构,在发展到一定时期作出适度的调整,使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健康的发展,实在是无可厚非。就如佛山的陶瓷业,从上世纪80年代未到现在,20年间,经过几次大的跳跃式的发展,已形成了规模化、集群化的优势。在国内乃至世界陶瓷业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必须实事求是的是,从20年前的大发展开始,当时的政府出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追求GDP的攀升,这种发展,从布局、投资到产业链的配套,几乎是完全粗放式的,是投资者根据市场规律和利润的追逐的自发行为,基本上没有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昔日的石湾、南庄以及稍后的小塘、狮山、白坭,到后来的泛佛山陶瓷——清远、河源、四会、肇庆,可以说是无序发展的结果。

  多年的发展后,GDP上来了,产业经济已颇具规模,而陶瓷业的过度膨胀已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运输紧张,去年以来,公众舆论直指陶瓷业,某权威媒体曾载文指出:珠三角阴霾滚滚,陶瓷企业是罪魁祸首。而各种会议,各社会阶层也对政府频频施加压力:整治环境、保护资源,凭良心说,作为政府,手心手背都是肉,既要保护传统产业,又要还人民群众绿水青山,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也多少有些冤屈。

  自去年伊始,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有一定的政府因素,但更多的是企业自身从长远发展的考量,根据资源、市场而进行的一种战略布局,由此带动整个产业界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其中的问题是,随后而来的产业调整规划及所谓的时间表出现了某种急功近利的现象,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讯速改变佛山现阶段的产业结构,殊不知欲速则不达。特别是政府某些部门,在行政作为中的个别粗暴行为,引起业界人士的反感和恐慌,笔者以为这是产业转移中政、企对接中的败笔之处。

  另外,在产业调整中,没有顾及到广大中、小型陶瓷企业的实际情况,搞一刀切式的做法,伤害了广大中、小陶瓷企业的感情和积极性。

  佛山陶瓷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从上游化工原料、陶瓷机械到下游经销商、会展、展示、建材市场及相关生活配套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10多万人的从业大军,产业调整,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不顾实际地制定一个很难完成的时间表。

  但是,从整个陶瓷产业的宏观发展上看,产业调整势在必行,不管是规划转移,还是就地提升,必须淘汰一批工艺设备落后、管理落后、产能较小的低端企业。即使从现今的原料供应能源及运输保障,和环境承受容量来看,调整不可避免。而且从全国节能减排的大气候来看,经济结构调整是战略性的,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