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陶瓷业冷?停?退?奥?变?
“冬天”、“停窑”、“出口退税”、“奥运”、“变脸”,这些关键词,最近都成了陶瓷行业的话题。眼下正是艳阳高照,可是,在陶瓷行业,见面却是以“冬天”相谈,不禁让人危言耸听,“冬天”真的来了吗,“冬天”在哪里?究竟有多冷?而紧接着的陶瓷企业停窑行为,“冬天”是否就是罪魁祸首?
如果,硬要说是“冬天”已来临,那么,随着出口退税的有望回调以及后奥运经济时代的到来,无疑就是为陶瓷行业的经营疲状带来新的转机,拉动出口销售市场;同时,借助北京奥运这个最好、最为直接的载体,中国陶瓷必将唱出最动听的歌谣。
此外,被指作“七宗罪”的佛山陶瓷行业,随着《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这一文章的报道,其在与政府的一系列博弈中,带给整个行业的,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种思考?
事件一 陶企冬天是否已来临?
近段时间,不少行业人士开口必说“冬天来了”,媒体也成篇累牍地报道。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政策实施,美国次贷危机,股市、房地产市场的趋冷,能源、原材料的涨价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陶瓷市场,而另一方面,不少陶企还在大上新的生产线,这样,一边是市场趋于萎缩,一边却是产能不断扩大,直接导致了08年陶瓷销售市场的紧张局面。市场趋冷,陶瓷经销商、供应商已把钱袋子捂得很紧,而向银行贷款也非容易事,资金链的日趋紧张,直接成了制约陶企发展的瓶颈。对此,不少陶瓷企业人士纷纷认为,从整个陶瓷行业来看,无疑冬季已来临。当前,陶瓷企业必须积极面对的,就是想方设法抗“冻”过“冬”,同时也寄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共渡难关……
点评 遇冷说冷 究竟有多冷?!
陶瓷市场形势严峻,自然使得不少业内人士“遇冷说冷”。然而,一物两面,也有部分人认为,就目前陶瓷产品的价格来看,其未必大幅涨价,因此企业面对的现状还是可以生存的。陶瓷行业自认为的“冬天”,一部分是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受寒”,另一部分就是在逐渐走向规范经营时感到“痛苦”。其实,企业之所以会感到痛苦,是原来的高利润空间逐渐地遭到削减;说到底,所谓的“冬天”,只不过是利润分成减少了而已。
事件二 大面积停窑忙“过冬”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银根全面紧缩、连续不断加息、股市不断下跌,给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建陶产品的销售,今年五月份以来建陶产品销售的严重下滑,有不少陶瓷企业销售同比去年下降40%以上,而库存日益上涨,给不断趋紧的资金流动雪上加霜;众多陶企为了节支增收,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而对部分窑炉停火。据悉,在佛山地区大约停窑达到四分之一,其他产瓷区也有类似的现象。为了应对陶业之“冬天”,不少陶企选择了关停部分生产线。在四川夹江、福建晋江及新兴陶瓷产区的江西都有不少陶企关闭部分生产线,有的甚至完全停产,而山东则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关停陶瓷生产线。据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陶瓷行业因受市场影响所关停的建陶生产线不下百条,且关停的趋势不减,预计到年底,所关停的陶瓷生产线将占现有生产线的1/4左右。
点评 熄火停窑节支增收
其实,在不利于企业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下,选择停窑主要是为了化解市场带来的压力,整合有限的流通资金,压缩规模,聚集力量,做精做专,为市场转暖做准备。
业内人士指出,停窑调节是行业的一种进步,一方面,生产单线产能的提升使建陶企业再无需以“削峰填谷”式的方式来应对销售旺季,另一方面,巨型生产线的连续生产量非常惊人,不仅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甚至连堆放的场所都很成问题。因此,用停窑调节的理性方式对待产销不平衡的问题,其实是行业的一大进步。
销量直线下滑,原料、运输成本大幅上升等是导致停窑的主要原因,市场要转暖,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企业要精打细算,保证资金链的健康发展是关键,
适时调整生产规模,减少库存,保持实力,待机而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事件三 陶瓷出口退税有望回调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今年以来佛山的陶瓷出口大幅下降,陶企遭遇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今年1至7月,佛山检验出口陶瓷34656批,检验金额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量仅增长1.4%,和去年将近30%的增幅相比,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出口量都明显下降。
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考虑到目前陶企出口的困难,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牵头向国家财政部、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递交了上调出口退税请示。针对目前行业困难,协会在鼓励企业开拓创新、降低成本、提升价格的同时,争取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陶瓷出口退税有望于近期上调。
点评 退税回调有望改善疲状
出口退税有望回调,无异于为陶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业内人士分析,出口退税上调,企业出口利润将上涨,因为有利可图企业会承接更多的订单,这将鼓励陶瓷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扩大出口,从而改善目前困难的经营疲状。
出口退税率的调高,对于出口陶瓷企业来说,不但可以提高价格竞争力,保住现有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就业。有陶瓷企业还表示,应该预见未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压力,抓住这个政策利好加快产品升级,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大力地提高产品附加值。
事件四 后奥运经济是一块肥肉
据介绍,北京在建设奥运工程的同时,及时制定了新的投资规划和方向,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领域相继实施,从而将对奥运会之后的投资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另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往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奥运会结束后楼市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热销;后奥运时代,对于进攻北京、天津等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建筑市场,将会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其次,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文明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中国的旅游热,将会迅速地带动旅游建筑、酒店等建设,为陶瓷市场带来发展的机遇。另外,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陶瓷的渊源作为中国元素,被全世界人民深深地记住了,这一历史性的精彩镜头,将会为中国陶瓷产品的“穿洋过海”带去最清脆的歌谣。
点评 奥运为“china”带来契机
在英文中,陶瓷即为“china”,陶瓷反映着中国的一段悠久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美丽奇葩之一。而在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的现场,中国陶瓷在浩瀚沙漠,无尽的海洋颠簸行进发出的清脆而艺术的声音,成了中华大地美丽的歌谣。中国陶瓷,在那一刻,成了表达北京奥运的最好载体,也将为陶瓷产品的漂洋过海、出口销售带来很大的契机。然而,以此为机遇,一个企业的产品创新、决策意识、渠道创新和转移、价格等方面又是那么重要,谁能够把这些都做得完美,谁占的市场份额就大,分得的“蛋糕”就多。
事件五 《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的深思
2008年第34期《瞭望东方周刊》发表了题为《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的署名文章后,在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该文从当前一些建陶企业销售额度下滑形势开始说起,写道:“陶瓷业的冬天本来就到了,政府却要扒去我们的棉袄。”而在《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陶瓷产业则被指为“七宗罪”: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资源约束日益突出、自主创新有待加强、企业不够大不够强、行业自律管理较弱、国际市场存在障碍等。因此,该文描述了佛山对陶瓷企业近几年来从“执意”挽留到向外“驱赶”的变脸演变,重点举例描述了部分陶企与政府经“博弈”之后乖乖签了承诺书,继而分析了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的一些“内涵”,如:能耗、污染,政府发展政绩的冲动发展总部经济的设想等,最后,却提出了让人深思的几个问题:“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陶都,佛山缘何对陶瓷产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短期内令如此众多的陶瓷企业“关、停、转”,是否具备足够的法律依据?为什么不给它(指佛山陶企)一次本地提升的机会?陶瓷业在佛山有污染,搬迁到其他地方就没有污染了吗?”
点评 合理规划是产业调整之本
佛山市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针对该文指出,《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一文在讨论佛山对陶瓷企业、对佛山陶瓷转移这个问题上总体贬多褒少,尽管如此,其仍然认为佛山陶瓷转移是佛山陶瓷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佛山陶瓷转移是一种企业行为、一种市场行为,是企业以市场为中心、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扩张、再布局,是一种发展提升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更多地引导企业在发展提升上有所突破,而不是将佛山陶瓷转移简化为简单的关、停、转,更不必将佛山陶瓷转移变成一场运动,一场政治运动。
在大洗牌的今天,为什么不鼓励陶瓷企业适当相互兼并呢?在以往的产业调整提升中,合适的兼并一直都是发展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不仅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而且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减少浪费,避免员工下岗失业,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如果,硬要说是“冬天”已来临,那么,随着出口退税的有望回调以及后奥运经济时代的到来,无疑就是为陶瓷行业的经营疲状带来新的转机,拉动出口销售市场;同时,借助北京奥运这个最好、最为直接的载体,中国陶瓷必将唱出最动听的歌谣。
此外,被指作“七宗罪”的佛山陶瓷行业,随着《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这一文章的报道,其在与政府的一系列博弈中,带给整个行业的,究竟又是怎样的一种思考?
事件一 陶企冬天是否已来临?
近段时间,不少行业人士开口必说“冬天来了”,媒体也成篇累牍地报道。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政策实施,美国次贷危机,股市、房地产市场的趋冷,能源、原材料的涨价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陶瓷市场,而另一方面,不少陶企还在大上新的生产线,这样,一边是市场趋于萎缩,一边却是产能不断扩大,直接导致了08年陶瓷销售市场的紧张局面。市场趋冷,陶瓷经销商、供应商已把钱袋子捂得很紧,而向银行贷款也非容易事,资金链的日趋紧张,直接成了制约陶企发展的瓶颈。对此,不少陶瓷企业人士纷纷认为,从整个陶瓷行业来看,无疑冬季已来临。当前,陶瓷企业必须积极面对的,就是想方设法抗“冻”过“冬”,同时也寄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共渡难关……
点评 遇冷说冷 究竟有多冷?!
陶瓷市场形势严峻,自然使得不少业内人士“遇冷说冷”。然而,一物两面,也有部分人认为,就目前陶瓷产品的价格来看,其未必大幅涨价,因此企业面对的现状还是可以生存的。陶瓷行业自认为的“冬天”,一部分是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受寒”,另一部分就是在逐渐走向规范经营时感到“痛苦”。其实,企业之所以会感到痛苦,是原来的高利润空间逐渐地遭到削减;说到底,所谓的“冬天”,只不过是利润分成减少了而已。
事件二 大面积停窑忙“过冬”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银根全面紧缩、连续不断加息、股市不断下跌,给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建陶产品的销售,今年五月份以来建陶产品销售的严重下滑,有不少陶瓷企业销售同比去年下降40%以上,而库存日益上涨,给不断趋紧的资金流动雪上加霜;众多陶企为了节支增收,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而对部分窑炉停火。据悉,在佛山地区大约停窑达到四分之一,其他产瓷区也有类似的现象。为了应对陶业之“冬天”,不少陶企选择了关停部分生产线。在四川夹江、福建晋江及新兴陶瓷产区的江西都有不少陶企关闭部分生产线,有的甚至完全停产,而山东则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关停陶瓷生产线。据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陶瓷行业因受市场影响所关停的建陶生产线不下百条,且关停的趋势不减,预计到年底,所关停的陶瓷生产线将占现有生产线的1/4左右。
点评 熄火停窑节支增收
其实,在不利于企业大规模发展的形势下,选择停窑主要是为了化解市场带来的压力,整合有限的流通资金,压缩规模,聚集力量,做精做专,为市场转暖做准备。
业内人士指出,停窑调节是行业的一种进步,一方面,生产单线产能的提升使建陶企业再无需以“削峰填谷”式的方式来应对销售旺季,另一方面,巨型生产线的连续生产量非常惊人,不仅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甚至连堆放的场所都很成问题。因此,用停窑调节的理性方式对待产销不平衡的问题,其实是行业的一大进步。
销量直线下滑,原料、运输成本大幅上升等是导致停窑的主要原因,市场要转暖,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企业要精打细算,保证资金链的健康发展是关键,
适时调整生产规模,减少库存,保持实力,待机而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事件三 陶瓷出口退税有望回调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今年以来佛山的陶瓷出口大幅下降,陶企遭遇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今年1至7月,佛山检验出口陶瓷34656批,检验金额7.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量仅增长1.4%,和去年将近30%的增幅相比,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出口量都明显下降。
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有关负责人透露,考虑到目前陶企出口的困难,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牵头向国家财政部、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递交了上调出口退税请示。针对目前行业困难,协会在鼓励企业开拓创新、降低成本、提升价格的同时,争取国家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政策支持,陶瓷出口退税有望于近期上调。
点评 退税回调有望改善疲状
出口退税有望回调,无异于为陶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业内人士分析,出口退税上调,企业出口利润将上涨,因为有利可图企业会承接更多的订单,这将鼓励陶瓷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扩大出口,从而改善目前困难的经营疲状。
出口退税率的调高,对于出口陶瓷企业来说,不但可以提高价格竞争力,保住现有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有利于稳定就业。有陶瓷企业还表示,应该预见未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压力,抓住这个政策利好加快产品升级,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大力地提高产品附加值。
事件四 后奥运经济是一块肥肉
据介绍,北京在建设奥运工程的同时,及时制定了新的投资规划和方向,北京“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新城建设、新农村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投资领域相继实施,从而将对奥运会之后的投资增长起到拉动作用。
另据相关资料显示,以往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奥运会结束后楼市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热销;后奥运时代,对于进攻北京、天津等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建筑市场,将会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其次,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文明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中国的旅游热,将会迅速地带动旅游建筑、酒店等建设,为陶瓷市场带来发展的机遇。另外,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陶瓷的渊源作为中国元素,被全世界人民深深地记住了,这一历史性的精彩镜头,将会为中国陶瓷产品的“穿洋过海”带去最清脆的歌谣。
点评 奥运为“china”带来契机
在英文中,陶瓷即为“china”,陶瓷反映着中国的一段悠久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美丽奇葩之一。而在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的现场,中国陶瓷在浩瀚沙漠,无尽的海洋颠簸行进发出的清脆而艺术的声音,成了中华大地美丽的歌谣。中国陶瓷,在那一刻,成了表达北京奥运的最好载体,也将为陶瓷产品的漂洋过海、出口销售带来很大的契机。然而,以此为机遇,一个企业的产品创新、决策意识、渠道创新和转移、价格等方面又是那么重要,谁能够把这些都做得完美,谁占的市场份额就大,分得的“蛋糕”就多。
事件五 《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的深思
2008年第34期《瞭望东方周刊》发表了题为《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的署名文章后,在业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该文从当前一些建陶企业销售额度下滑形势开始说起,写道:“陶瓷业的冬天本来就到了,政府却要扒去我们的棉袄。”而在《佛山市陶瓷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中,陶瓷产业则被指为“七宗罪”:环境污染依然严重、节能降耗任务艰巨、资源约束日益突出、自主创新有待加强、企业不够大不够强、行业自律管理较弱、国际市场存在障碍等。因此,该文描述了佛山对陶瓷企业近几年来从“执意”挽留到向外“驱赶”的变脸演变,重点举例描述了部分陶企与政府经“博弈”之后乖乖签了承诺书,继而分析了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的一些“内涵”,如:能耗、污染,政府发展政绩的冲动发展总部经济的设想等,最后,却提出了让人深思的几个问题:“作为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积淀的陶都,佛山缘何对陶瓷产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短期内令如此众多的陶瓷企业“关、停、转”,是否具备足够的法律依据?为什么不给它(指佛山陶企)一次本地提升的机会?陶瓷业在佛山有污染,搬迁到其他地方就没有污染了吗?”
点评 合理规划是产业调整之本
佛山市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针对该文指出,《佛山对陶瓷企业变脸》一文在讨论佛山对陶瓷企业、对佛山陶瓷转移这个问题上总体贬多褒少,尽管如此,其仍然认为佛山陶瓷转移是佛山陶瓷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佛山陶瓷转移是一种企业行为、一种市场行为,是企业以市场为中心、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扩张、再布局,是一种发展提升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更多地引导企业在发展提升上有所突破,而不是将佛山陶瓷转移简化为简单的关、停、转,更不必将佛山陶瓷转移变成一场运动,一场政治运动。
在大洗牌的今天,为什么不鼓励陶瓷企业适当相互兼并呢?在以往的产业调整提升中,合适的兼并一直都是发展提升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不仅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而且可以将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减少浪费,避免员工下岗失业,有利于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 上一篇文章: 陶瓷行业奏响团购集结号
- 下一篇文章: 谁是佛山陶瓷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