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宏宇杰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陶瓷动态 >> 正文

如何解决陶瓷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作者:电子陶瓷    文章来源:陶城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4
  陶瓷行业现在有一种“冬天”论很流行,还有一种“秋天”论更可怕,因为这种论调认为真正的行业“冬天”还没有到来。但无论“冬天”论还是“秋天”论,其实本质并没有什么差别。当前,所谓的“冬天”也不仅仅是陶瓷行业的“冬天”,而是整个中小企业的“冬天”,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出口加工型的中小企业的“冬天”。“冬天”或者“秋天”都意味着过去一轮的发展泡沫已经破灭,所谓“繁荣时期”增长的假象被无情地揭穿。
    
  行业该如何“过冬”?笔者以为:趁着“过冬”,行业内不妨首先对自己多一点反思。
    
  首先值得检讨的是产能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领域改革一个重要路径,是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控制、经营战略性资源,包括能源、铁路、航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而在其他一些无关经济命脉的领域,则完全放开,让市场充分竞争,国家对这些领域的产能不规划也难限制。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加上庞大的市场蛋糕的诱惑,建筑陶瓷企业的发展近20年来在一些主产区几乎处于漫山放羊,村村点火的状态。这就导致产能过剩问题一直伴随着行业的发展。
    
  应该说产能过剩是中国制造业的通病。相信陶瓷行业也无需用数据赘述。但陶瓷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也有自己的特点。陶瓷行业的产能过剩一方面来源于同业竞争的泛滥,另一方面是由企业自身生产模式决定的。陶瓷窑炉必须二十四小时燃烧,停窑转产需要很高的成本。这点决定了陶瓷企业的库存压力特别大,同时也决定了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质化会大大减少生产成本)。为解决库存问题,企业失去了定价权,向代理商过度让利,打价格战也就成为常态。向经销商过度让利和打价格战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没有足够的积累,因而在创新、环保、节能减排方面的投入有限,落后于社会这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
    
  在早期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的时候,企业在价格战中也能生存,甚至赚到大钱,但当市场进入充分竞争之后,企业利润越来越薄,行业进入平均利润时期,而这个时候企业还必须通过扩张产能来增加赢利,这就是行业窑炉越建越多,长窑、宽窑越来越多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价格主导权,一方面是失控的产能,两者互为因果,行业也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去年以来上游燃料、原料、电力、运输等成本不断上升,按一般的商业逻辑,行业的产品也应该提价,事实上一些企业也在提价方面作过很多努力,包括联手提价,向终端施压。但最终建陶产品的价格还是上不来。这与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方式落后有很大的关系。
    
  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一是通过市场的手段。通过市场充分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但这个过程是相对漫长的。因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内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的结构。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是非常丰富的、多层次的。特别是现阶段,中低端的消费还占绝对主导的地位,这一点决定了行业竞争的主要形式不是价值战,而是价格战。就陶瓷行业而言,这一点也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还是低成本、弱差异化、规模化。而国外市场,由于通路掌握在人家手里,企业也自然就失去了定价权。卖瓷砖变成廉价卖资源也就在所难免。二是通过行政的方式。佛山、晋江、淄博近两年来对低端的落后的陶瓷产能说不,就是用行政方式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一个机遇。尤其是大佛山地区两三年内要关、停、转100多家企业,对行业的理性发展应是个推动(处理方式是另外一个问题)。大量的低端、落后产能的存在既消耗资源、又污染环境,对税收也没有什么贡献,尤其是这些产能将大多数企业拖入价格战的泥沼,是真正的绊脚石。当然,用行政的方式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也非坦途。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先发展地区要淘汰的低端、落后产能,欠发展地区会照单全收。因此,从全局看产能不会因为一些地区大规模排挤陶瓷企业而锐减,相反因为产业梯度转移的原因全国陶瓷产能会在相当一段时间维持动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