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宏宇杰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陶瓷动态 >> 正文

东鹏、新中源品牌战略:单一品牌PK多品牌

作者:电子陶瓷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8
单一品牌PK多品牌 

  佛山著名的陶瓷品牌有哪些?顺口数出来的就有东鹏、鹰牌、新中源、新明珠、蒙娜丽莎、金舵、钻石等等。这其中既有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榜的新中源老板,也有销售额突破10亿元的东鹏陶瓷。

  东鹏和新中源,两个不同类型的企业,一个以单品牌仗剑闯天下,一个以多品牌左右逢源。他们的成长过程正是佛山陶瓷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而他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也是佛山陶瓷行业转型所必须直面的挑战。

  东鹏:废墟上的重生

  东鹏的起步,有点像一部经典好莱坞式的大片开端:1994年一场特大洪水,把东鹏前身东平总厂冲刷得七零八落,40多个员工聚集在唯一存留的拥有两条生产线、月产值200多万元的小车间里默然不语,只有两条路摆在首次当厂长的何新明面前,要么重头再来,要么听之任之,就让这洪水成为东平厂的终结者。

  何新明选择了前者了解佛山陶瓷了解陶瓷行业上佛山陶瓷网,转机出现在第二年,石湾镇安排何新明接管濒临倒闭的华泰陶瓷有限公司,这个“烂”摊子虽然负债累累,但是设备很好,这也拉开了东鹏低成本扩张的序幕,后来,园林厂、粤丰厂、东乐厂等一些经营状况差、亏损大、包袱重的企业先后被何新明收入囊中。

  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东鹏陶瓷,认识到只有差异化竞争才能生存和壮大。1998年,东鹏陶瓷的“金花米黄”上市,曾掀起全国“一片黄”的装饰热潮,而后,“一片玉”、“一片洞”等产品成为行业争相模仿跟风的目标。

  可以说,东鹏陶瓷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在佛山陶瓷企业转型升级的考验中迈出了非常坚实的步子。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佛山陶瓷在国际建陶市场上等于“价廉质次”的阴影,但东鹏陶瓷佛山生产基地,高端产品的比例已经占到95%以上,完成了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的产品结构调整。

  事实上,东鹏在自己品牌控制方面也走过弯路。当2003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时,东鹏按捺不住,先后尝试了双品牌战略以及“主+子”的品牌结构,这种新的多品牌模式,在最初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充分地“放权”调动了各个子品牌的积极性。但是在2006年,东鹏再次回归到了单品牌战略。何新明坦言:“‘主+子’的品牌模式,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资源分散、投入不集中、内部恶性竞争等现象,品牌内耗严重,成本迅速增加,最终影响到了主品牌的发展。”

  虽然经历了很多曲折,但却找到了适合企业发展的。如今,东鹏在全国拥有四个生产基地。目前辐射全国、布局合理的制造基地布局基本完成,并且,在韩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家相继开设了专卖店,通过吸纳连锁加盟,最终实现品牌销售。

  自始至终,东鹏的发展一直四平八稳,没有大起大落。这个历程一如陶瓷的烧制,既要讲究火候,同时亦要不变中求变化,在稳健发展的背后,是东鹏陶瓷变与不变“火候”的细致把握。

  新中源:施展马太效应

  尽管多品牌策略在建陶业界广受批评,但新中源坚持了下来,并且呈裂变式发展。

  新中源是业界眼中后起之秀的奇迹,1997年7月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顺德粤中分公司开始投产。其后的十年内,新中源将产能与多品牌战术运用到极致。

  1999年6月,新中源集团做出走多品牌的战略,分别策划“新中源”、“新里万”、“圣德保”三个品牌,以高中价位及市场区隔增加市场份额,希望以多战略取得陶瓷市场的主动权。目前,新中源集团拥有“新中源”、“新里万”、“圣得保”、“新南悦”、“圣保路”、“裕景”、“新粤”、“朗高”等多个陶瓷品牌。

  多品牌战略的成功激起了新中源总经理霍镰泉的雄心,如此疯狂地扩张并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规模化生产,还因为他想要实现多品种、多规格、更加专业化的生产,以更快地应对市场变化,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新中源是第一个明确表示把总部留在佛山,并且率先外迁圈地的“拓荒牛”。在1995年进入陶瓷行业伊始,新中源就先后在佛山顺德及三水建厂,2001年之后进入广东河源和清远,由此完成在广东的生产布局,紧接着在四川夹江,后又在湖南衡阳、辽宁法库设立生产线。去年5月,新中源再在江西高安投入8亿元建新生产线,同年7月,又在沈阳法库县投资5亿元建生产线。

  在其外迁启示下,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等陶瓷大鳄闻风而动,先以广东的清远、肇庆等为跳板,再到江西、四川等。短短半年时间,佛山陶企在全国各地征地达3万多亩,相当于再造两个佛山陶瓷基地,大陶企投资形成的产能达500亿元,加上从佛山转出去的100亿元,达600亿元之多。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局长胡安泉说:佛山陶企外迁的结果是在外省复制了三个佛山的陶瓷产能!

  陶瓷行业内所存在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日益彰显。“佛山陶瓷业集体外迁并不是一个短期或简单的气温变化,而是一个长期和理性的气候变迁,”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分析道,“行业发展的内外因都促成了产业布局的提速。”

  佛山陶瓷企业为什么要在外设生产线?除了佛山市区内本身容量有限外,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企业扩张,当然还包括当地土地资源、原材料丰富等优势。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陈勤显透露,他们最初走出去的原因还包括运输成本。“我们以前也有产品去西南等地,运费占了生产成本的8%~10%。我们最终选择在四川夹江设厂,就是考虑要辐射西南西北市场。”

  为什么新中源外迁的区域呈分散化?熟知新中源运营内情的人士说:“这是瓷砖生产从集中产区概念慢慢过渡到以500~800公里辐射圈产区概念,只要当地人口比较多,当地经济发展对陶瓷构成需求,这一地区就会出现陶瓷厂。产业门槛的降低和社会的普遍需求形成了以区域为覆盖的产业布局。下一个阶段,各个区域都会提高产品、技术以及品牌档次加强自己的竞争力,在整体提升后也会产生各大板块渗透性竞争经营的局面。”

  该人士进一步举例:以陕西、河南、山西这三省为例,2004年只有20条生产线,而到了2007年,已经有100条生产线在博弈市场。“谁能把辐射圈范围内的营销做好,谁就能赢得主动权。”500~800公里辐射圈的争夺在新中源等行业巨头眼中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