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市宏宇杰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陶瓷动态 >> 正文

中国瓷砖业在全球经济化中有机遇但挑战并存

作者:电子陶瓷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18

国际陶瓷市场呈现新特点

  2006年全世界瓷砖产量是90亿平米,中国是42-45亿平米,占比高达50%,出口是5.43亿平米,出口率仅占15%左右。卫生洁具全世界大概有2.6亿,中国现在是1.12亿,占全世界的43%。日用陶瓷全世界是270亿,中国是138.69亿件,占全世界的51%。但是, 2006年我国陶瓷行业年总产值为2600亿元,而国外仅高技术陶瓷2006年产值就高达750亿美元。这说明我们在品牌经营、工艺技术、营销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调查显示,我们的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仅仅只相当于相当于国外的1/7到1/10。如日本陶瓷,虽然使用的原材料仅仅是中低档陶土,但其陶瓷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售价就是我国同类产品的数倍甚至十数倍。在2008年3月广州陶瓷展会上,笔者在参观日本西海陶瓷时发现,该公司的陶瓷产品设计随意性和新颖性也不比我们好多少,可其订货价格竟然是我们同类产品的20多倍。一位在该公司就业的同胞竟然说出:“中国陶瓷没得比,人家是几百年的品牌。”我当时土著愤然问道:“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你知道中国陶瓷承载着8000年的华夏品牌吗?”说归说,但连展会主办方都以能够有日本同行来参展为傲,事实上是我们把自己的陶瓷贱卖了。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陶瓷出口海外市场仍然处在一个相当初级的阶段,我们所获得的所谓“成果”和市场份额,是拼资源、拼价格拼来的结果。虽然“爱拼才会赢”,可事实上我们在海外市场上是拼输了。

  2008年一季度,我国墙地砖出口1.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45%,出口额累计1.6亿美元,同比增长36.37%。尽管我们取得了如此快速的增长,但总体来讲我国墙地砖出口价格还不到1.3美元/平方米。这一价格相对国内市场价来讲,仍然属于极为低廉的水平。国内市场上最低档的墙地砖售价也要数美元一平方米。

  为什么我国出口墙地砖竟是如此的“低廉”?

  贴牌生产是我国陶瓷产品在海外市场上“没什么便宜可赚”的根源。从工艺技术、原材料品质和产品质量上来看,我国出口陶瓷产品与国际同类产品几乎并肩。但由于我国出口陶瓷产品大多数为给国外贴牌生产,因此真正在国外市场上有影响的中国陶瓷品牌奇缺,而且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在当前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各项成本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没有国际品牌的中国陶瓷产品在海外市场上不仅价格无法走高,更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护调查。

  总之,我国陶瓷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变不可的时代。不然,迟早会走到国家政策不允许、生存环境养不起、老百姓眼里看不起、国内市场耗不起、海外市场赔不起,最后连原材料都买不起的境地。

  那么,国际陶瓷市场到底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一、市场竞争白热化

  近几年来,由于新兴陶瓷生产国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家陶瓷制品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使世界陶瓷的总产量明显上升,国际陶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就建筑卫生陶瓷来说,世界的总需求增长远远低于总产量的增长。据调查发现,近年来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的总产量增长超过十个百分点,而今后的几年时间内,建筑卫生陶瓷的总需求量才能增长七个白分点。因此,对各个国家陶瓷行业来说国际陶瓷市场竞争十分激烈。

  二、市场需求高档化、艺术化

  际陶瓷市场疲软,供大于求,但特、优,新、精产品,仍供不应求,尤其是高档建筑陶瓷和卫生陶瓷。就我国来说,高档卫生陶瓷需求量每年平均约为200-300万件。日前,随着一场竞争的加剧,中、低档产品不再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国际陶瓷生产国也正把生产的重心向有重大利益和竞争潜力的高档化陶瓷产品转移。未来国际陶瓷市场上艺术化也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一个主要特点,艺术化陶瓷产品将普遍受到欢迎。

  三、市场销售配套化

  销售配套化,是近几年来国际陶瓷市场出现的一个新特点。目前,国内外建筑和卫生陶瓷企业不仅谋求内墙、外墙、地砖系列产品的配套、卫生陶瓷本身的产品配套,而且还在于千方百计的谋求墙地砖和卫浴产品的配套,有的公司还根据一些人喜爱艺术品的特点,组织厨房、卫生间、客厅的配套产品,从而形成了陶瓷产品的配套生产和销售。例如,日本东陶机械公司生产水暖件、浴盆、化妆台、厨房设备和整体卫生间等系列配套化产品;我国赛纳公司开发的金装系列产品,形成了金赛纳洁具、金石抛光砖、金装爬墙砖等相互配套的建筑和卫生陶瓷产品。

  四、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

  由于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艺术欣赏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市场上单一品种的生产与销售很难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据预测,未来国际陶瓷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明显变化,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质量高、功能全、花色多、造型新颖,也即是所说的,产品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在国际陶瓷市场上,产品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朝着另一个方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个性化产品只有大量市场空间,因此各个国家的陶瓷产品正在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如,美国式加长卫生洁具,以直线、棱角的突出,显示产品的力感、气势的美;法国式卫生洁具线条流畅,充满温情,富于诗意。体现出浪漫的色彩;而日本的卫生洁具则以精美绝伦著称于世,反应出日本人的精巧细致的美。

  产中心转移

  近代以来,世界陶瓷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洲,其中日用陶瓷产品,亚洲占65%,欧洲占30%,而高档陶瓷生产又主要集中在西欧的英、德、意,法等国家。由于陶瓷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适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工业生产转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正在向劳务费用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中国陶瓷面临的考验

  陶瓷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起源,因此,世界才会以“China(陶瓷)”命名“中国”。而我国一万多年的陶瓷发展史,承载着独具特色的华夏文明,记载了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聪明才智和生存与繁衍足迹,为人类历史留下了源远流长的传世奇葩。从某种程度上讲,在我国外交史上影响深远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陶瓷之路。陶瓷产品历古以来都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和见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陶瓷行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大发展,行业总产值从区区十几亿元迅速增长到今天的数千亿元(公开数据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但由于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数据大多“注水”,而今天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数据恰恰反过来太多“缩水”,因此实际数据远远高于3000亿)。2007年我国年产建筑瓷砖近50亿平方米、日用陶瓷约150亿件、卫生洁具约1.2亿件,艺术陶瓷和特种陶瓷更是雄踞天下。2008年1季度,我国墙地砖生产总量已经超过了10亿平方米。但是,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行业仍然未能完全走出“凭力气赚钱”的局面,离“凭智慧赚钱”的境界还有不小距离――在海外市场上,我们的陶瓷产品销售价格仅是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国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到七分之一,所以我们经常会面对这样那样的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护等贸易壁垒;在国内市场上,我们的陶瓷产品虽然比国际市场上更有利润空间,但忽视知识产权和一窝风你追我赶、你模我仿大干快上的生存习惯,在导致了无休止相互倾轧的价格战的同时,还直接导致了陶瓷原材料资源过度消耗甚至浪费、能源高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市场一片混乱的局面。仅从产值产量的角度来讲,我国陶瓷行业还算是相当的富有,但如果从利润空间加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等角度来考量,我国陶瓷行业则快要一贫如洗――“穷得只剩下了钱!”我国陶瓷行业虽然在短短的30年的时间里夺得了“产量世界第一”的宝座,但却距离“质量世界第一”、“技术世界第一”、“综合实力世界第一”越来越远。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所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有助于中国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连续几年以超过10%的比例增长,国内房地产发展迅速,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极大地拉动了国内需求,这些对于陶瓷业的发展是个非常好的机遇。事实上中国陶瓷取得这样的发展与以下因素息息相关:巨大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充裕的人力资源、极其低矮的进入门槛、中国人特有的韧性与勤劳,都为我国陶瓷行业提供了“土壤”,这是我们中国陶瓷的骄傲。

  但是,我国陶瓷行业的超常规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几年来,我国陶瓷产品尤其是陶瓷墙地砖在国际上的发展正在面临严峻考验。

  首先,低价竞争导致行业不断洗牌。

  我国生产陶瓷产品的资源丰富且质优价廉,劳动力便宜,陶瓷企业所用的大部分原燃材料及运输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加上进入门槛过低,产业规划不尽人意,国内竞争异常激烈,导致我国瓷砖出口价格相对低廉,这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但也是我们致命的弱点,是我们做强中国陶瓷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我国很多陶瓷出口企业也正因为彼此之间陷入了无序的价格竞争,使得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陷入了依靠国家出口退税生存的艰难境地。如今年国家再度调整陶瓷出口退税率,就直接导致了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关门结业。加上国家强制推行节能减排新政策,无异于在能耗与污染大户之一的建筑瓷砖生产企业头上加了一道事关生死的“紧箍咒”,不少中小型瓷砖生产企业被迫搬迁、整合甚至关闭。

  其次,关税保护政策逐渐放宽,陶瓷行业“与狼共舞”。

  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在更大程度上接轨,国内企业肯定会失去关税和非关税的保护。与此同时,国外陶瓷企业会把他们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来投资,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生产外国品牌的产品,参与国内竞争,他们的生产成本会下降,获利能力会加强,从而会削弱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力。同时随着国外产品的进入,国内陶瓷企业原有的价格、销售网络、地域优势将不复存在。我们的自身优势将会被逐步弱化。加之目前世界陶瓷强国在国际市场上已形成一些优势他们凭借这些优势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陶瓷,抢占国际陶瓷市场制高点,引导国际陶瓷市场潮流,对我国陶瓷行业极具威胁。

  第三、国际巨头以到国内贴牌生产抢占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的陶瓷业在国际上地位不高,所占市场份额较少,在未来激烈的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要命的是我国陶瓷行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并未形成真正有影响的品牌――没有国际名牌就是我国陶瓷行业的“短板”。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重视陶瓷的发展,给我国陶瓷产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外知名陶瓷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洋品牌在我国注册,许多外资陶瓷企业已经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甚至已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研发,本土品牌将面临全面的竞争压力。尤其应当注意的是,进入我国市场的国外大型陶瓷企业由于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科研能力和管理经验,对国内企业将形成巨大的压力。如意大利、西班牙几家鼎鼎大名的集团公司来到中国与中国名牌陶瓷厂商谈贴牌生产,都希望将玻化砖的生产基地移往中国。这些洋品牌在很多领域抢占国内陶瓷市场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问题,以压制中国陶瓷的海外拓展。因此,我们将处在一个没有世界名牌的情况下和全球知名品牌展开残酷的“肉搏战”。

  第四、出口退税政策扼制瓷砖出口。

   2007年6月19日,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以财税[2007]90号文通知,把我国陶瓷产品出口退税率调低到5%。此前的2006年9月15日,我国才将陶瓷出口退税率从13%调低到8%。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国家两次调低陶瓷产品出口退税率,已经十分明确地表达出了今后陶瓷行业的总体发展方向。由于竞争空前激烈,潮州相当一部分中、小型陶瓷企业产品目前在海外市场上的利润空间十分微薄,有的甚至仅仅靠国家出口退税生存着。而当出口退税率从13%调到8%,再调低到5%时,这些靠出口退税生存的企业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复存在。因此,相当部分中、小型陶瓷企业不得不关门结业。就算是一些颇具规模的企业,仅仅依靠海外市场也“过活得十分艰辛”,业内不少有识之土均感叹道:“出口陶瓷不变就前途渺茫了,就是要在稳定出口份额的前提下打开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才能稳健发展。”这一政策出台的结果是2007年我国陶瓷出口增幅大幅下降,比2006年增幅下降了19.32%。据国家税务总局透露,在未来3到5年内,我国还将大范围取消进出口退税。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陶瓷行业尤其是建筑陶瓷行业,因其资源、能源消耗严重,环境代价高昂,最终难逃被国家限制出口甚至限制生产的命运。

  第五、反倾销的威胁也不容忽视。

  它作为一种世界各国普遍认可的广泛接受的限制进口的手段,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该手段逐步演化成各国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遭受国外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后,又由于支付高额的律师费等方面的原因,国内许多企业不敢应诉、不肯应诉或应诉不力、应诉不利,会使我国陶瓷的出口遭受很大的阻击。我国加入WTO不久,中国陶瓷企业就被大量的国际反倾销案件罩上一层阴影,继2001年8月6日印度对佛山三家陶瓷企业提起反倾销控诉并成功的对我国出口印度瓷砖课以247%的关税以来,墨西哥、菲律宾、埃及及相继对中国陶瓷采取放倾销调查措施,多米诺骨牌效应初步显现,由此引起的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无疑将会使中国陶瓷在国家市场上陷入困境。而比反倾销更为强大的一支拦路虎则是技术贸易壁垒,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不受损害,往往善于凭借自身的技术及经济优势,通过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等设置技术壁垒,阻止向其出口陶瓷产品,将我国陶瓷产品拒之门外。由于陶瓷在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我国陶瓷的生产与销售方式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各国的不同需求,国产陶瓷缺乏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这是国内陶瓷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而今,伴随着国外更加先进的新型装饰材料大量涌入我国,发达国家最近开发的极为流行的软性外墙材料,也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这些材料以其良好的装饰性能会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陶瓷产品的生存空间将受到严重威胁。

  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其中,反倾销63起,涉案金额14.2亿美元;反补贴2起,涉案金额1.2亿美元;保障措施16起,涉案金额4.4亿美元;特保调查5起,涉案金额0.6亿美元。在这一系列贸易事件中,我国出口陶瓷产品同样成为争议焦点,如2006年2月,巴基斯坦最大的一家陶瓷企业向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NTC)递交反倾销调查申请,并于3月底向中国出口商发出调查公告,开始对来自中国的瓷砖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产品包括陶瓷及花岗岩墙地砖等。在调查期间,巴基斯坦关税委员会抽取了8家中国陶瓷企业进行调查。初裁时,除了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以外,其他被调查的7家企业的产品分别被裁定征收21.02%的税率。本月初,厄瓜多尔调查机关应国内产业的申请,依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6条和厄对外投资委员会第320和321号决议,已启动对我平板陶瓷(海关税号为6907.9000和6908.9000)和卫生洁具(海关税号为6911.1000和6912.0000)的特保调查程序,以确定涉案产品的进口增长是否对厄国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造成威胁或市场混乱。根据海关统计数据,长沙齐全进出口贸易公司、湖南瑞诚经济发展公司、湖南国光瓷业有限公司、湖南省醴陵市楚华陶瓷实业公司四家企业涉案。此前,印度陶瓷行业已经向该国政府正式提出对我国产釉面砖提起反倾销调查,佛山半数企业的出口釉面砖将受影响。土耳其已经向我国商务部发出照会,如果不控制我国对其出口陶瓷产品的大幅度增加,也将对我国出口土耳其陶瓷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反馈,由于今年一季度我国陶瓷出口土耳其增长幅度过快,该国同行已经准备正式对我国出口该国的陶瓷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

  我国陶瓷出口为什么会遭遇这么多的“贸易壁垒”?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海外市场上“自相残杀”、大打价格战导致—我国出口陶瓷产品在海外市场上的售价仅仅是国际同类产品售价的1/7到1/10,不仅冲击了他国的陶瓷行业,更重要的是透支了资源、扰乱了市场、砸坏了品牌、消耗了利润,自食其果在所难免。

  第六、技术、管理、设计落后“挨打”,同质化严重有如雪上加霜。

  当我们再把目光移向本身时,不难发现我国陶瓷行业当中一批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的危险我国陶瓷企业重复建设严重,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差,许多都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自身都还存在资本缺乏、技术落后、管理滞后、机制不活、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资本的缺乏使的这些企业难以取得现代国际企业所拥有的综合规模效应;技术的落后使的只有较少企业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管理经验、市场经验等的缺乏使的这些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时显得难以适应。